“MCU未来将持续涨价”?或许是国内厂商的机遇,一文读懂背后逻辑
发布时间:2021-02-20 17:55:33 阅读量:888
ICGOO20日讯,新唐昨日召开法说会,针对近期MCU业内频传涨价,总经理戴尚义首度证实,由于晶圆代工、封测端产能吃紧,导致MCU成本上涨,从去年第四季度起已陆续上调价格,并且根据各产品线做出具体调整,且强调“价格一定是上调趋势”。
根据上述发言,可以肯定的是未来MCU价格将会持续上涨,那么这是如何一步步导致现在的情况的呢?
需求方面,目前模拟电路包括射频芯片、指纹识别芯片、图像芯片、电源管理芯片等以及功率器件,基本都使用8英寸晶圆,这导致8英寸晶圆需求饱和。
增量产能方面
1.发展12英寸生产线一定是行业大的趋势,8英寸产线已经趋于稳定饱和,代工厂不会因为暂时的产能供给需求,就贸然扩建8寸产线。
2.由于上游设备也在升级换代,部分8寸产线设备也面临供给不足的问题,出现了甚至二手设备都抢购的状态,因此扩建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。
再看目前市场上8寸晶圆制造设备的情况,现阶段市场上有约700台二手设备,如果想要满足全部的生产需求,至少需要1000台8寸晶圆制造设备,这就产生了300台的缺口。但是结合上面两个因素以及无法预测的市场情况(例如未来市场需求降低至平稳),资本方会认为扩厂没有太大必要。
所以未来在很长时间内,8寸晶圆的MCU将会是供不应求的状态,直到产能缓解。
产能缓解又分为两种,一是8寸晶圆跟上生产(短时间内无法解决),二是将产能逐步转移至12英寸生产线。
此消彼长,国际市场供能饱和,可能对国内厂商来说是一个机会,那么国内厂商能够实现弯道超车呢?
从MCU行业竞争格局观察,全球主要供应商仍以国外厂家为主,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。国内MCU芯片厂商仅在中低端市场具备较强竞争力。全球MCU厂商主要为瑞萨电子(日本)、恩智浦(荷兰)、得捷电子(美国)、英飞凌(德国)、微芯科技(美国)、三星电子(德国)、意法半导体(意法)、赛普拉斯(美国)。
市场上“STM32”系列一直是ST的一款长红MCU,现如今这个系列的料号价格翻了几倍不止。
STM32MCU从2007年上市以来,十几年已经出货几十亿颗,服务全球超过10万用户,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约50%,会使用STM32单片机也基本成为电子工程师的标配职业技能。
但是据统计,目前国产MCU市占率不足5%,那些面对国际厂商生产的MCU芯片缺货而愁眉苦脸的采购们,实际上国产MCU是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的,在他们的潜意识里,始终认为国产MCU是不靠谱的。
虽然在这波涨价潮中,国产MCU也有发布涨价通知,但是在全产业链都受波及的时候,这样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。
市场行情不得不让采购及终端考虑现实问题,因此国产MCU很大可能会成为国际大牌的替代产品。
不过,国产MCU要想实现弯道超车,最重要的还是踏踏实实的做研发,好好做产品,托看产品生态,因为市场也许会因为阶段性的涨价,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国产MCU,如果使用过程中,效果远远不如国际品牌,那么即时价格再低,估计客户也不会选择。
标签: 厂商 mcu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感谢您的关注!